首页 >企业新闻 >

观点:内幕交易这颗“毒瘤”碰不得 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应敬畏市场

时间:2019-12-11 08:11:22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观点:内幕交易这颗“毒瘤”碰不得 所有的市场参与者都应敬畏市场

前几天,表弟给我发过来一个链接,内容是:他认识的一个朋友因为内幕交易被罚款。在这次内幕交易中,表弟的这位朋友不仅在股票交易中赔钱了,还因内幕交易被证监会处以3倍罚款,真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内幕交易是资本市场的一颗“毒瘤”,长期以来,监管部门都是予以严厉打击。一些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顶风作案后被处罚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证监会网站专门有一个“行政处罚”的栏目,如果我们一一打开挂在上面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就会发现,在被处罚的违法违规行为中,内幕交易的占比并不低。比如,最新一份行政处罚书是11月18日发布的,一位证券公司总经理因参与某只股票的内幕交易被处罚。这位证券公司总经理用其母亲的账户,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入股票。最终,这位证券公司总经理被监管部门责令,依法处理非法持有的证券,并处以3万元罚款。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行政处罚决定书,截至2019年3月4日,该证券公司总经理尚未卖出上述股票,但账面已亏损33360.04元。

明明知道内幕交易会被监管部门查处,而且难以确保一定会盈利,为什么还有人对内幕信息和内幕交易乐此不疲彼?笔者认为,这纯粹是“心存侥幸”的结果。

内幕交易者“心存侥幸”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内幕交易“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低估监管部门的能力,认为不会轻易被查。孰不知,在大数据时代,交易者的任何操作都逃不过监管部门的眼睛。更何况,不少从事内幕交易的当事人通常是上市公司高管,所动用资金量有的多达上百万元,自然难逃监管部门的法眼。

所以,对任何人而言,对内幕交易抱有这种侥幸心理是要不得的。一方面,是对自己负责;另一方面,也是对市场负责。市场的稳定、有序运行,离不开所有参与者的支持与呵护。同时,所有的市场参与者也应做到敬畏市场、敬畏法治。

二是认为内幕交易一定能赚钱。这种侥幸心理同样是异想天开。据笔者统计,在证监会公布的今年下半年以来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涉及内幕交易案件共有24起,其中亏损的案例多达11起,占比45.83%。即便是盈利的案件中,有的也只是盈利几千块钱而已,与面临的处罚相比绝对是得不偿失。

由是观之,想通过内幕交易赚钱的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骨感的,“偷鸡不成蚀把米”是常态,“赔了夫人又折兵”也会经常发生。

打击内幕交易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之一。所以,对于内幕交易行为,监管部门的态度始终如一,就是严厉打击。因为内幕交易践踏了资本市场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破坏了市场秩序,损害了大众投资者的合法利益。

对内幕交易知情人而言,也要遵纪守法、恪守秘密,要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或许一句不经意间说出去的话就会把内幕信息泄露了,进而被别有用心者利用,正所谓“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总之,对资本市场参与者而言,一定要牢记:“投资千万条、守法第一条”。笔者同时也提醒广大市场参与者,内幕交易是资本市场的“毒瘤”,千万碰不得。(择远)

相关阅读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商业联合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商业联合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商业联合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商业联合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精彩图文
  • 基金是持有越久收益越高吗 有没有赎回费
  • 快狗打车和货拉拉哪个好 收费方式有什么不同?
  • windows徽标测试要怎么样才能通过呢?
  • 办银行卡可以用临时身份证吗 相关的规定是怎样的?
  • 中信银行信用卡下卡要多久 还款宽限期内还款算逾期吗?
  • 100万抖音音浪收入怎么算 兑换比例是怎样的?
  • 农行是国企还是央企 业务范围有哪些?

    Copyright © 中国商业联合网 - 专业的时事热点资讯门户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