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商业资讯 >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时间:2018-02-06 20:36:35  来源:网络整理

原标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

袁 东

建立在最大发展中国家增长与发展根基上的中国开发性金融机制,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能力的实质性提升,成功地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这也包含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交往互动,尤其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互联互通能力的提升。

“要想富先修路。”持续注重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随之不断降低物流与相关交易成本,日益扩展统一性大市场,效率提升,以此快速推进工业化与城市化,这是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基本路径。这一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机制,是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增长和发展助推机制,是对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融合,背靠国家信用,重在推动市场机制的培育与发展,遵循市场化运行的一般规律,有着对市场力量的先导性作用,其力量的大规模持续发挥依赖于对商业性私人资本的广泛高效动员,对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培育和促进,特别对基础设施投融资风险的有效缓冲,为商业性金融与非金融资本源源不断地投入铺平道路,创造条件。这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能力的实质性提升。

中国的开发性金融机制,这个建立在最大发展中国家增长与发展根基上的开发性金融机制,从根本上促进了中国基础设施投融资能力的实质性提升,成功地与经济发展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对中国经济发挥着独特的支持性作用。而持续增长与发展的中国经济,则为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机制运行与作用发挥不断奠定良好基础。这一相互促进关系,也包含着中国与全球经济的交往互动,尤其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互联互通能力的提升。特别值得总结的是,在推进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对资本的引领、撬动和广泛动员作用。这不仅是国家开银行自身贷款或类股权投入的不断增加,更在于对中国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培育和促进上。通过23年多的运营,资产总额超过14万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成为全球最大开发银行,且比今日世界所有多边开发性金融机构的资产总和还要大得多,更远超已运行70多年的世界银行;无论年度贷款金额,还是资产周转情况,以及资产质量和发展后劲,均处于领先水平。

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慢,回报率低,是基础设施投资的突出特点。这与以短期储蓄存款为主要负债来源的商业银行信贷要求并不吻合。如果不能使基础设施项目主体进入中长期资本市场,获取中长期融资能力,基础设施投资很难全面铺开和持续提高。这要求债券市场必须发展起来。

中国基础设施投资的持续大规模推进的过程,恰好是中国债券市场高速发展时期。债券市场的日渐发展,使各级地方政府及相关基础设施项目主体,能获取中长期融资以支持基础设施投资;而基础设施的大规模全面建设与提升,也为债券市场不断增加新的债券品种,丰富着债券结构,满足着投资者不断扩展的投资选择,进而活跃了债券市场,推动着债券市场发展。这同样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今天,中国已成为基础设施及其互联互通建设最快速最完备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债券市场也由此成为全球增长最迅速且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目前,中国债券市场每天的债券发行额在1000亿元左右,这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两者间有着很强的正向相关性。

另一方面,以公司债券形式面世的“城投债券”的大量发行,让各级地方政府和基础设施项目主体有了进入中长期资本市场的渠道,这对中国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的大幅度根本增强,极其关键与重要。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城投债券”是中国债券市场上的一大主要债券类别,这对满足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投资基金等各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组合需要是积极的,对债券市场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著的,这也是广泛有效动员和引导各类资本进入基础设施投资的过程。

只是,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无论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融资平台”,还是“城投债券”,都出了一些偏差,但这都是发展中的问题。如今,从中央到地方及相关方面已对这些偏差及其产生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形成了调整、治理和转型的全位式监督管理共识与强烈氛围,并正在有条不紊地加紧落实。因此,不能因为出了一些问题,而否认“地方投融资平台”和“城投债券”在一段特定宏观经济形势下所起到过的历史性作用。

没有对各类商业性资本的广泛动员、引领与“挤入”,没有债券市场应有发展的支撑,就不可能有中国各级地方政府和项目主体中长期融资能力与渠道的增强和拓展,就不可能有中国基础设施长期全面持续的增强和根本改观。

这就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的中国经验。它植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厚土壤,是长期实践的沉淀、积累并一再被实践验证。这一经验,因中国的成功发展而被世界尤其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所认可,并通过中国相关机构触角的延伸与务实合作而被发展中国家所切实感受和实实在在地分享,进而被视为重要发展启迪而备受重视并成为研究对象。

正是基于这一中国经验,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尤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很快得到了广泛而积极的响应,并迅速由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也正是基于这种中国特色开发性金融机制的历史性作用,中国提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倡议,才会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与感召力。

(作者系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版权说明

【1】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商业联合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商业联合网。媒体转载、摘编本网所刊 作品时,需经书面授权。转载时需注明来源于《中国商业联合网》及作者姓名。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商业联合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 赞同其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
【3】 如果您对新闻发表评论,请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并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 责任。
【4】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
精彩图文
  • 基金是持有越久收益越高吗 有没有赎回费
  • 快狗打车和货拉拉哪个好 收费方式有什么不同?
  • windows徽标测试要怎么样才能通过呢?
  • 办银行卡可以用临时身份证吗 相关的规定是怎样的?
  • 中信银行信用卡下卡要多久 还款宽限期内还款算逾期吗?
  • 100万抖音音浪收入怎么算 兑换比例是怎样的?
  • 农行是国企还是央企 业务范围有哪些?

    Copyright © 中国商业联合网 - 专业的时事热点资讯门户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